我的英中
报名热线:086-027-85557400/85557499 报名热线:027-83337868(初、高)/83622066(小学) 新浪微博 英中官网   ENGLISH
当前位置:首页 > 校园生活 > 逐梦之旅 逐梦之旅
出国后如何顺利融入国外的圈子? 认可自己就是最好的融入

作者:英中学校 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:3156  更新时间:2015-09-18

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,本文字及图片不得转载    


    

3年前,一个好哥们儿去美国读高中,临走之前他半开玩笑地跟我说:“不知道一年后我回国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,但愿不会变得太开放吧!”当时的我只是看着他说道:“希望吧……”现在想想这段对话暴露出了大多数人对于出国留学的一种误解,认为欧美的文化就是开放的文化,去了那里整个人会有巨大的变化。可是,3年过去了,他与大多数留学生一样,并没有太大改变,只是变得更加独立了。他本质的东西,譬如性格、喜好,并没有巨大的转变,这也是典型的高中及以上留学生的写照。

    

在美国一年的经历,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各色各样的出国人群。我们可以说传统的应试教育稍微有些扭曲我们的思维模式,很多学生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满意且感觉舒适的人,而努力学习、偶尔聚会已成为中国学生的群体特征。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——我曾经就是其中的一员,幻想着在欧美文化的浸泡下彻底改造自己,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社交男孩,拥抱美国的社会,抛弃自己过去拥有的一切应试教育的印记。

    

但真的到了美国,我觉得这样做并不开心。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,我曾尝试和当地同学一起出没,尝试逃离中国的社交圈,让自己浸泡在他们的文化里。随着时间迁移,我发现虽然我认识很多人,可是并没有真正交心的朋友。这注定是一个浮躁而孤独的时期。可是我仍不甘心,我觉得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。所以,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,逼自己去了解一些我并不喜欢的他们的流行文化,满脑子想着的都是“融入”。可是在酒杯和派对之间,我并没有感觉到应有的快乐,认识的人越来越多,却越来越孤独。我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,所以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,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。

    

反观我在中国的生活和兴趣爱好——喜欢桌游比如三国杀,喜欢和朋友一起聊天喝茶,一起看电影,一起徒步旅行,一起聊聊艺术电影……我讨厌去吵闹的地方,我不喜欢主流的大众文化,对打游戏喝酒抽烟一点兴趣也没有。我就是这样一个关注学术,有一些书生气质的人,一个充满着好奇激情和理想主义气质的中国孩子。当我遇到了美国的主流的派对文化时,我并非出自真心的喜欢而且感到舒适,仅仅是为了“融入”而尝试改造自己。可是到头来,这一切并非是我想要的结果。

   

我开始减少去一些我自己并不喜欢的嘈杂场所的次数。取而代之,我开始在美国重拾起我喜欢的桌游。我会叫上自己的好朋友去图书馆自习,和好朋友坐在星巴克里面就着理想人生聊上几个小时,或者争论学术问题。可能你会觉得这是多么无聊的事情,可是我很喜欢,我喜欢那些有着nerdy(书呆子)气息但是又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做朋友。就这样,我渐渐远离了之前我追求的那个整天派对的文化圈,我的朋友圈也渐渐稳定下来。

    

并不是说我交往的人群又成了中国学生圈。相反,在我周围的人都是各个地方来的“怪咖”,我也特别开心能有这样一群朋友。现在,我完全不会在乎自己交往的人来自哪个国家。一开始,我和很多留学生一样,都说要远离中国圈只混外国圈之类的。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气味相投、可以无话不说的朋友。不要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有什么不好。相反,做好一个中国人,甚至可以保持好自己中国式一点的英文,很酷。那些爱自己国家爱自己身份的人,才会被别人尊重。每天想着怎么模仿更好的美式英语,假装他们的腔调去生活,逃离中国的圈子,其实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自卑的、自我欺骗的行为。

    

这就是我的故事,也算是一点分享。其实在出国前,多数学生就已经确定了自己大部分的性格。所以,我觉得无论在哪里,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。定义自己,然后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,只要语言可以交流、人不自闭,融入什么的都是伪命题。


-----江航  英中2014届A_Level剑桥国际高中毕业生、现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